document.write('
')
有“小碎花”之称的英国高街品牌Cath Kidston近日宣布永久关闭全部60家线下门店,裁员900人。虽然说疫情是巨大的冲击,但是过去两年Cath Kidston巨亏2700万英镑又作何解释?品牌的经营有问题应该不是一时一会的问题。
再比如,上个月英国老牌时尚家具零售商Laura Ashley也启动了破产流程,该品牌的产品主要体现英国生活方式,相比较Cath Kidston的英国乡村风,更大众了一些,但仍然难阻其颓势,目前Laura Ashley被一家美国投资公司Gordon Brothers收购,算是暂渡难关。
说起国内最知名的英国高街品牌Topshop也是困难重重,其母公司Arcadia集团在2019年宣布品牌美国直营业务正式申请破产,此前一年相继关闭中国线上天猫旗舰店,且退出中国市场,随后也宣布退出日本市场。
此外,还申请破产或被传出售的英国高街品牌有New Look、French Connection、LK Bennett和House of Fraser等。
如此看来,不是品牌和企业出了问题,而是系统出了问题。那我们就来探讨一下,问题出在哪里,其实关于这个话题我在2017年为Business of Fashion撰写的专栏《伦敦为什么这么多快时尚》里已经阐述过,目前看来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。当然,这个是我的一家之言,欢迎大家一起探讨。
高街品牌的高街英语是High Street,这个高不是高级高档的高,而是高低的高,就是这条街位于地势比较高的地方,这样就不太容易被淹到,也适合人们聚集。其实直白的翻译就是大街、主要街道、商业街,那就好像上海的南京东路,北京的王府井,这些商业街。那高街品牌就是在这些商业街上的品牌店铺,那么这些店铺必然主要是面向大众市场的,所以价位也是相对较低的。
英镑在十几年前跟人民币的汇率达到15,你能想象用英镑去发展中国家采购中低端服装是有多大优势,感觉就好像用一些零花钱就可以采购一堆服装回去做生意了。比如Laura Ashley在1953年创立品牌时据说只投入了10英镑来采购亚麻布和染料。在21世纪开始的六七年里可以说是英国高街品牌的巅峰,人们沉醉于英伦风尚的优越感,却并不知道高街品牌只不过是大众品牌的内涵。
英镑曾经这么值钱是因为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,曾经的日不落帝国,但是正由于英镑值钱,生产制造都转移到了国外,国内仅留有极小量奢侈品级别的高端面料和服装生产,且处于萎缩中。
随着国力的下降以及脱欧,英镑的汇率从15几乎跌去了一半到接近8的水平。这个时候去发展中国家采购服装相当于成本上升了一倍,但是零售价格却不能相应涨价一倍。因为英国高街品牌要面向其他国家高街品牌的竞争,比如Zara、H&M、优衣库等。大家在同一价位段,英国品牌成本更高,自然生存空间就越小。
在中档服装品牌方面,英国品牌也遭遇了同样问题,与法国和意大利的品牌竞争,要面料没面料,要生产没生产,没有供应链后盾使得这块市场也拱手让人。
上一篇:这一刻,重返“好动场”,即刻创造
下一篇:“戴森粉”添彩新生活